德育工作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艺体部 > 德育工作>> 返回

教育“无用”?“教育”无用 (关于我和学生的故事)何静

更新时间:2017-11-17 17:17:06点击次数:12796次字号:T|T

    转眼教书也有几年了,一直深知教师是奉献,是包容,可付出越多,被学生伤得越狠,如此反复,我也终究不再是那个满腔热血的愣头了。

    教育总是更偏重于术,而我独认为无“道”就不该谈教育。

    因此我总在紧张的课时中尽可能地与学生浅谈“道”与“人”,“道”宜浅而理解,“道”宜浅而认同。

    但“道”绝非鸡汤,鸡汤看似好喝,可未必适合现下人们的口味。

    最近1班语文老师出差,我需暂代他的职责,虽只一月之期,亦需贯彻我心中教育之要旨,至于能否完成,是否会成功,向来不在我考虑之内的。

    一日检查背诵,我设置三条线——至少背了一行,背了一段以上和全部背诵,我逐条请同学们自查,自认背了一行的起立,背了一段的起立,再是全部的,结果三次完成,仍有部分从未站过,请问这部分人“一句也不不下来吗”,又出现一大片反悔的。我再分别抽查这三组人,又出现一部分未能达到自我要求的。

   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,这种事可能是司空见惯的,也是难以根治的“顽疾”。可我觉得这个问题却很简单,就是诚信,是因为学生从不觉得口头承诺有什么特别的,也不觉得完不成承诺算什么大事。学生对我作出种行为,即使不是针对我,也是触到了我的逆鳞。

    我没有发火,因为我没有火气,我只有无尽的失望和失落,溢于言表。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无限接近于骗之后,我没再说话了,一节课都没再说话了。

    后来,我跟他们深度分析了“我”与同学们的关系,得出的结果是大家都认同的——我们之间不存在交易关系。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,既然不是交易,“我”终究是想要在他们身上得到些什么的,我请同学们思考,“我”终究想要得到什么呢?

    七嘴八舌之后,终究脱不开两个字“回馈”,同学们归结出的无外乎成绩的回馈、情感的回馈,可我告诉他们其实我最想得到的还是大家明白并践行“道”的回馈。我举了几个小小的例子,证明了我们的一切交流都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的,若我不守承诺,哪怕是极小的事情上的一次不经意的口头承诺,都会给大家造成伤害,小看了别人的那份期待的后果,实际上是极为可怕的。

    由此可见,你不在乎我,我为什么要在乎你呢?所以我订立一条规矩,但凡作出承诺却不践行的,一律视为主动放弃与我个人的关系,但有原因的可以在承诺兑现期前来商量,有商量可以视情况重新订立承诺。

    事实上后来还是有些人破坏了些承诺,唉,这就是教师的包容吧。

   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,该是我走开的日子了,我特意没给他们发感慨的机会,以免凑热闹式的抒情。下课后,检查笔记本,还是有两位同学给我留了言,一位同学给我写了信,信里有提到我最想看到的“道”的理解。

    虽然占全班的比例不大,但我看到了希望,对于那长久未来的希望。

    教育非无用,而是“教育”无用。

(编辑:psadmin)
0 条评论
不想登录?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。